返回 P45 分享

一条大河波浪宽


□  陈 跃

我的小伙伴范五家就住堤坂下面,每回我放学经过的时候,隔着纱窗大叫一声“范五”,范五妈那慈祥的面孔便映在了纱窗上:“范五还没家来哩。是大跃啊。”

从来不知道家门口的这条河这么有名,每天放学后都到河堤上去玩,河上没有桥,北方的船队经过的时候,前船屁股与后船船头摩擦会发出缓慢的嘎吱声。堤坂上有不少瓦擦子,寻一片薄薄的挨着水面撇过去,嗖嗖嗖在水面上扑腾六七下才没入水中。

然后坐在堤坂上望夕阳。直望到夕阳西下,才站起身来,拍拍屁股尖上的两块土斑,拎起书包,回家。

我这个家乡小城,紧紧挨着大运河。河水流得好好的,见着小城了,从城北进来拐了一圈,再从城南出去继续流向南方,就像那个希腊字母“Ω”,那个拱起来的部分,是窜进小城的运河水,正好形成了小城的城市河——所以说,我们从小就是喝的运河水,我,是运河的儿子。

我住的巷子叫罗巷口,与运河形成T字,运河是上面的一横,巷子是下面的一竖,从巷子望西头的运河是望不到的,运河基本上是个悬河,有高高的堤坂挡在前头。堤坂一侧有长长的坡道上去,我们学自行车的时候,费力地推上去,然后呼啦一下冲下来,爽得很!

我的小伙伴范五家就住堤坂下面,每回我放学经过的时候,隔着纱窗大叫一声“范五”,范五妈那慈祥的面孔便映在了纱窗上,“范五还没家来哩。是大跃啊。”

我想罗巷口之前一定是非常热闹的,县志上说罗巷口本来叫箩巷口,有不少做篾箩生意的。早先的时候人们从船上下来,从罗巷口经过,大篮粗筐地挑到城里去卖——等到我出生的时候,巷子里龙王庙、清真寺、铁匠铺、浴室、老虎灶还在,还有为船上子弟专门成立的航运小学。

不用说,罗巷口,一定是小城的交通要道。

从罗巷口经过,要么是往西去上河码头,从运河上坐船到扬州镇江去;要么是往东去下河码头,走内河去县城东乡的里下河。我从小就扼守在罗巷口这么重要的交通要道上,却没坐过一次船去过扬州或者东乡,想起来心有不甘。

小城与运河没能禁锢我、阻挡我:我坐在运河东堤上看夕阳,一直没有放弃对运河西岸的幻想;运河欢腾地南去,引起我对扬州的向往;我在运河路赵胡子的家中畅谈诗歌,至少在精神上觉得正随着这条大河在跨越四海。

1985年9月24日,“飞来桥”震惊小城!重达668吨的扬州运河大桥通过浮运来到宝应运河城南段,被安装在预先测量设置好的河道上。扬州“弃旧建新”后的废桥,在宝应重新焕发了青春!巨桥飞来,我心亦飞——这天之后,我的脚步,跨越了宽阔的运河,走进了河西遮天蔽日的丛林中,走进了烟花三月的扬州城,走遍了这条大河沿线的辐辏市井和雄镇名城。

这条在中国版图上穿越无数水域的南北大河,没有被裹挟,特立独行地沟通着南方与北方,承载着数千年的战戈与风流——我爱这条大河,爱她的沉默爱她的涌动,我爱这条大河,是她走进了我的小城,偷了我的心游向远方……

(作者单位:扬州广陵书社)

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备案/许可证号:苏ICP备08019192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