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P43 分享

耸立在宝应大地上的丰碑


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在宝应活动纪事(九)

1946年-1948年期间,华东野战军及宝应独立团先后四次攻打氾水,于1948年12月10日,氾水得到彻底解放。 

1948年2月,金湘接任县委书记。随着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,相继解放氾水、王家营后,泾河、望直港等据点的国民党军闻风撤走。4月,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挽救已临崩溃的局面,集结重兵于陇海线以南、长江以北地区与共产党作全面争夺,实行“总体战”,4月20日国民党军开始对高宝地区进行重点“清剿”,其83师和72师一部配合51师41旅先后重新占领天平、射阳、安丰、曹甸、兰亭等集镇,进行“梳蓖式”扫荡。4月22日,国民党军从县城、望直港、陶林、射阳、沙沟等地水陆并进,企图“围剿”驻天平戴庄的宝应县委和县团机关。县团4连奉命于竹墩进行阻击,县委机关经平庄乘船从鹅尚、姜庄突围至5分区建阳县境内。天平突围后,县委机关及部分区乡干部家属计千余人转移到5分区建阳县丁茆港、马叉河、樊阳庄、马尹庄等地,在5分区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下,一边进行学习、休整和生产,一边组成游击小组轮流到内线进行穿插活动。不久,国民党军黄伯韬兵团一部在5分区进行“兜剿”,转移到5分区的县委书记金湘及机关部分干部、武装人员分几路突围,1周后,又会合于建阳一带。5月,在穿插活动中,天平区马垛乡游击队于王家墩伏击还乡团,首战告捷。7月2日(农历五月二十六日),县团一部配合黄浦、望直两区队,从5分区穿插至曹甸、邵庄附近,分别于沈大庄、苏圩、崔堡伏击敌人,创造了在“清剿圈”内一天“三战三捷”的范例。7月11日,地方武装配合分区主力部队,一举攻克鲁庄据点,全歼守敌一个营,歼灭了国民党军在宝应的有生力量,迫使国民党军溃退至运河沿线。县委领导的游击队开始恢复了原有的农村阵地,县委机关也从建阳地区撤回到本县境内。至此,宝应军民经过80多天艰苦严酷的斗争,终于取得了反“总体战”、反重点“清剿”的胜利。

反“总体战”胜利后,县委领导军民积极挺向边区,组织发动群众平毁碉堡工事,组织生产灭荒,争取瓦解敌人,建立健全乡村政权组织,做好解放县城准备工作等。8月,先后取得了黄塍沟、三元宫武装保卫秋收的重大战斗胜利。8 月25日至9月7日,县委召开扩大会议,进行政策学习和政策检查。9月29日解放军二次克复氾水,全歼守敌1个连。10月,县政府布置反攻支前工作。11月,县委决定,成立城区工作班子,组织城市工作队,制定和学习《入城守则》,为胜利反攻,进而为解放县城奠定思想基础和做好组织准备。同年12月,在淮海战役的震慑下,驻“两淮”的国民党军51师大批南逃,9日下午,途经宝应,驻县城的国民党军147旅一部及县保安队随同撤走。5时许,人民解放军一部抵达北门,并兵分两路,分别从北门、西门进入城内。顿时全城一片沸腾,市民鸣放鞭炮、张贴标语、提灯照路,热烈欢迎解放军进城。次日,县委、县政府机关在撤出县城26个月后,胜利地回城办公。11日,氾水战斗告捷,宝应全境解放,全无敌踪。

1949年初,在平息“腊八暴动”后,全县即开始进入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的生产救灾、渡江支前、学校复课、兴建医院、培养干部、市政建设及发展工商业等各项建设工作。是时,中共宝应县委隶属中共扬州地方委员会领导。10月1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。次日,宝应5万余名干部群众于老体育场集会,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。从此,宝应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。

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备案/许可证号:苏ICP备08019192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