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P051 分享

“新安十景”之三 胥江野渡


□  文图/胡建文

富春江与胥溪交汇处,有一危立石壁,上书“子胥渡”三字,这便是“新安十景”之“胥江野渡”景观。

胥江野渡,缘于伍员。

2500多年前的伍子胥,名员,楚国人,春秋末期吴国大夫、军事家、谋略家。“少好于文,长习于武”,是一位 “文治邦国,武定天下,胆识过人”的栋梁之材。

伍员之父伍奢,楚平王太子太傅,因受谗害,与其长子伍尚同被楚平王杀害。伍子胥挽弓搭箭,欲逃往吴国,无奈难过昭关,“一夜白了头”。后来,伍子胥因好人相助逃出昭关,但又恐官兵追杀,于是一路向东,其捷如风。

伍子胥逃入一山间水潭旁饥饿难耐,见潭边村姑,便向前行乞食粮。村姑允,子胥言谢:“等我发迹之后,会以千金报你一餐之恩。”并恳求村姑切莫泄露自己的行踪。村姑听罢,直言回道,“既然你怀疑我的品行,我便以死明志!”言罢,抱石沉潭自溺身亡。

伍子胥夜以继日跋山涉水,逃亡中不觉来到越国一座山岭,他兴奋不已,拔剑起舞,“剑光灿灿兮生清风,仰天浩歌兮震长空,员兮员兮出樊笼。”这座山岭便是现今的乾潭镇胥岭,伍子胥栖息过的山洞,被农夫们叫做“胥岭洞”。

伍子胥下得岭去,匆匆赶路,竟然错进了一条山坞,幸遇农夫指点得以回头,后人便将这个地方称作“转头村”。伍子胥随农夫进了村里,农夫留他用早午餐的地方,又被叫做“早午岭”。伍子胥在村子里白天与农夫同耕,夜晚在灯下苦读兵书,并常常为村民排忧解难,与村里人相处的很和睦。别离时,百姓们依依不舍,将他送至溪口,后人为纪念伍子胥,便将此村子叫做“胥村”,这条小溪被称为“胥溪”,伍子胥登舟的溪口又被叫做“胥口”。

伍子胥来到溪口,见茫茫大江阻隔,焦急万分时,一艄公摇撸将他渡过了大江。子胥不禁感激,解下随身宝剑赠与艄公以示报答:“此剑乃楚王所赐本先祖,值金百两。”并又再三恳求他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。老艄公回道,“楚平王出五万石米粮赏金和封爵换你命,我不为之所动,怎会贪图你一柄宝剑?”老艄公为不让伍子胥再为自己担惊受怕,乘其不备拔剑刎颈身亡。人们为纪念这一历史故事,勒石渡口,供后人膜拜。

胥江野渡,原建有子胥祠,因1968年下游建造富春江水电站大坝被淹。1999年,建德市风景旅游管理局再度重建。重建的英烈王庙位于胥江渡口北侧山坡上,面阔三间,正堂内立伍子胥老年、左右侧立伍子胥中青年塑像,墙上绘有伍子胥传说故事连环画。胥口游船码头建有子胥渡亭一座,亭内碑刻“胥江野渡”四字为施南池先生书。碑阴刻“胥江野渡碑文”由淡山雨撰文,钱友仁书。亭西仿古石船等建筑,均为纪念伍子胥在当地传说的历史故事而建。

子胥渡距梅城古镇以东20里,富春江与胥溪两水相交,汇口稍宽阔。这里江水澄清,锦鳞游泳,景色秀丽,幽静迷人。南岸有村,名“江南坞”。

子胥渡与江南坞隔富春江相望。江南坞口为七里泷水灌入所形成的内湖。此为胥江野渡景点主要组成部分。

江南坞负山面水,粉墙黛瓦掩映其间,有“富春江畔桃花源”之美誉。唐杜牧诗,“有家皆掩映,无处不潺湲。好树鸣啼鸟,晴楼入野烟”便是此景写照。现代著名书画家施南池先生三次登临江南坞赞咏:“窗外云峰似画屏,密林修竹色青青。一泓溪水明如镜,时有鸣禽静里听。”

子胥野渡的传颂,不仅是因为这里的景色秀美,更因为是厚重的历史故事。

当年伍子胥过了昭关,白天藏,夜间行,身体染病,盘缠用尽,沿途乞讨,一路艰辛。后来经胥岭,过胥村,胥江渡口别过老艄公。买了船,奔吴国,帮助吴国公子光继承了王位。后来的吴王阖闾封伍子胥为“大夫”处理朝政,拜军事家孙武为大将军,伍子胥为副将。孙、伍运筹帷幄,攻下了楚国。伍子胥掘了楚平王墓,痛哭流涕,“鞭尸三百”,报了杀父兄之仇。又后来,吴王阖闾与越国战争中中箭伤重,终前嘱子夫差勿忘杀父之仇,并封伍子胥为相国公,托其辅助少君。

但是,伍子胥75岁那年最终被当年“少君”夫差赐死。伍子胥临终前留下愤恨遗言,望家人于他死后,将自己的双眼挖出悬于东门,他要亲眼望着越国灭吴。伍子胥又嘱咐百姓,以糯米制成砖状晾干垒于城内,待战乱百姓断粮时“刨墙而食”。果不其然,九年后,“卧薪尝胆”的越王勾践率三千越甲,灭了吴国。

吴地人十分怀念这位吴国忠良,“刨墙而食”的砖状食粮便是后来江南人每逢过年都会制作的“年糕”。乾潭镇的胥村、胥洞、胥口,胥溪、胥岭……伍子胥的故事依然如风传颂。

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备案/许可证号:苏ICP备08019192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