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P031 分享

“小美”沛市促全域“大美”


□  文/孙  莉   沈伟富   王  飞   陈  芳

沛市不是市,是个村,当地人戏称其为“村级市”。

沛市紧临320国道,旧时的杭(州)严(州)徽(州)古道也从村前过。所以自古以来,这里是个热闹的地方。

沛市这个地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。第一种说法是:很久以前,有个姓潘的人在古道边开了一爿小店,店前人来人往的,人称潘市。因在当地人的口中,“潘”读作pèi,所以写作“沛市”。还有一种说法是:这里以前也设有一个驿站,一到傍晚,往来行人在此歇脚,人一多,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夜市,这个夜市只有半边短短的街,人称半市。当地人把“半”读作bēi,后衍为pèi,故而得名沛市。

大约在明后期,一个姓唐的淳安人来到沛市的边上,他的子孙也秉承祖业,一边种地,一边做生意。慢慢地,这里就形成了一个以唐姓为主的小村,经数代繁衍所发展。

小投入撬动大效益

绘着彩画的旧轮胎,绿意盎然的小盆栽,柴禾堆叠的百宝屋,整齐划一的竹篱笆……走进乾潭镇沛市村,这些颇具乡村味道的景观小品,与自然和谐相融,让人眼前一亮。

谁能想到,曾经的沛市村集体经济薄弱,村庄环境差,杂物乱堆、村道脏乱。去年年底,沛市村启动村庄环境整治,扮靓美丽庭院,仅用三个月时间,村容村貌就大变样了。

“我们投入不大,但干部精打细算,村民精心设计,7万元做出了几十万元的效果。”沛市村党支部书记葛雪东透露说,对于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到10万元的村庄来说,只有因地制宜、就地取材,美丽乡村建设才能既省钱又出彩。

为了提升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,葛雪东曾带队到萧山等地考察,希望以低价购进花草盆栽,再免费送给村民,让他们自行装扮院落。而在村里的记账本上,每一笔支出都列得一清二楚,并向村民公开:购买花草苗木0.4万元,墙体粉刷3万元,村口绿化1万多元……

小行动汇聚大力量

“要想村民参与,自己得先行动,自家庭院搞漂亮了,村民才会跟上。”村委刘晓艳和其他村两委率先动手美化庭院。

在村干部的带领下,参与美化行动的队伍逐渐庞大起来,由起初的美化小队,发展为全村的整治队伍。村民拆违建、清杂物、种花草,忙得不亦乐乎。仅一周多时间,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有了绿意。看着庭院越来越美,村庄环境越来越好,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。

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要维持,长效管护很重要,全村村民的参与更重要。因此,沛市村还设立了“红黑榜”,村庄盆栽养护责任到户,并以不同颜色的旗帜标示养护质量,红色为优秀,黄色为良好,黑色为较差,一目了然的公示情况,激发了村民们互看互比互学的热情。

“沛市村也将参照这一模式,改造村级基础设施、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,走出一条党建引领、因地制宜、群众参与、共建共享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。”村书记葛雪东说。

 

小村庄引发“大革命”

“破罐子、旧坛子、碎瓦片,‘破罐子破摔’重新再利用,美丽庭院最重要的是花心思。”看着自家的庭院越来越美丽,前陵村何光宏夫妇满心喜悦,每天回到家摆弄摆弄院子里的花花草草,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最爱。下包村邀请了中国美院的设计师和学生社会实践团队,挨家挨户对九里畈的50余处农房进行了设计,入村口景观、村民广场、亲水平台等项目都根据美院的设计稿按部就班地施工。

一个小村庄引发了村庄环境的又一次“革命”。如今,“沛市经验”已在建德全市推广,作为发源地的乾潭镇,也掀起了建设生态宜居新家园的热潮,首批就有32个自然村2368家农户参与美丽乡村建设,农户的小庭院处处彰显着乡村之美。

小美,即是家美,家美就是大美。“乡村要振兴,引智引资是外功,抓好环境是内功,我们拿出100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,按建设户数,分档补助,精准激励,最高补助的村可达20万元,2020年实现美丽庭院全覆盖。”乾潭镇党委书记王百金介绍。

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备案/许可证号:苏ICP备08019192号-2